紀錄片《胡瑗》首映式在總臺舉行
2025年03月05日 09:162月26日,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《胡瑗》在總臺舉行首映式暨專家座談會。
胡瑗出生于北宋時期的海陵如皋,世稱“安定先生”,是著名的教育家、思想家。他繼承發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,提出“明體達用”,實施“分齋教學”,并以儒學經義解釋《易經》,是“宋學”和“宋明理學”發展史上的開山人物之一。紀錄片《胡瑗》共分兩集,每集時長60分鐘。上集《分齋教學》講述胡瑗的成長經歷,在泰州、蘇州、湖州辦學以及以分齋教學為特色的“蘇湖教法”的形成過程;下集《千年木鐸》著眼胡瑗掌教太學后,他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在全國官學系統的推廣和影響,以及他對“以儒解易”的學術創新和對宋明理學形成和發展的奠基作用。
該片由中華文化促進會、總臺、如皋市委市政府、江蘇九鼎集團、北京中視星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攝制,江蘇九鼎集團出品,總臺聯合出品,夏駿工作室承制。
作為紀錄片《胡瑗》的聯合出品方、聯合攝制方和播出平臺,總臺積極參與打造這部高品質的歷史文化紀錄片,以影像化、視聽化的方式生動呈現“影響世界的江蘇人和事”,助力文化強省建設。首映式上,總臺臺長葛萊在致辭中闡明了紀錄片《胡瑗》創作播出的三個特質,一是溯源文脈、致敬先哲的立意高度。作品生動講述了安定先生的人生旅程和學術經歷。從少年“即以圣賢自期許”、到青年“顓意經學”直至終身鐘情于學術教育,從泰山腳下十年苦讀、到蘇州湖州等地辦學、再到執掌太學,從“蘇湖教法”的教育創新、到“以義理解易”的學術創新。通過這部作品,觀眾可以真切感受一位畢生專注的教育家、深切認知一位勇開先河的思想家、親切走近一位世代敬仰的家鄉人。二是貼近本真、創新表達的藝術追求。創作團隊以兼具歷史深度和藝術美感的創新視角,生動展現了一代大儒胡瑗的生平、思想、風采和影響。在敘事手法上,通過引子和解說詞的交替使用,為觀眾構建了一個清晰的時空背景和歷史脈絡,使故事富有張力和節奏感。在講述者構成上,邀請了30余位著名高校教授、歷史文化專家學者和胡瑗后裔代表,通過采訪對談呈現出胡瑗的人才觀念、實踐經歷、教育理念對后世的影響,更介紹了他在樂理、物理、軍事、水利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貢獻。在畫面呈現上,以光影、色彩和鏡頭語言的匠心營造,再現了胡瑗所處時代的社會風貌、自然風光和生活場景,創新應用三維技術、AI技術等手段復原相關歷史場景,讓觀眾身臨其境。三是跨屏融合、立體多元的傳播手段。總臺將充分發揮“全媒體+矩陣式+組合化”傳播優勢,做好紀錄片《胡瑗》的傳播。著力推動大小屏跨屏融合傳播,著力促進長短視頻有機結合,著力做好與年輕群體的情感連接。
聯合攝制方代表、如皋市委副書記陳威濤表示,胡瑗先生的思想通過影像藝術會走向更為廣闊的天地,如皋將把這部紀錄片作為擁抱世界的重要窗口,深入挖掘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,從先賢智慧當中汲取前行的力量。出品方代表、江蘇九鼎集團董事長顧清波表示,首映式不僅是紀錄片的發布,更是一次歷史的回望、文化的傳承,對思想的致敬。胡瑗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僅推動了北宋官學的振興,更是中國古代教育發展史上的里程碑。《胡瑗》總編導、中華文化促進會常務副主席夏駿代表主創團隊發言表示,團隊對這部作品有著信仰般的激情,用追求創造不朽作品的姿態去管理創作過程;永不滿足地學習,中國歷史方面最杰出的當代學者都是該片的顧問資源;在新型技術革命目不暇接的今天,以知識為地基,以人生經驗與獨特的生命感悟為轉化劑,是決定作品思想魅力的關鍵。
首映式后,紀錄片出品方和制作方代表、專家學者、如皋籍企業家代表出席了專家座談會。
總臺副臺長任桐分享了這部作品的制作特點和創作啟示,他表示,在思想性上,作品在歷史縱深中彰顯教育智慧,以胡瑗的教育思想為核心,系統展現了其“分齋教學”“經義治事”“師道尊嚴”這些開創性的教育理念,讓人肅然起敬;在藝術性上,作品達到了非常優秀的制作水平,無論從人物造型服道化,還是環境設置美學構圖,都還原了歷史中的人物,推進了敘事,釋放了情感;在創新性上,充分運用現在的科技手段突破了傳統文化題材的表達邊界;在時代性上,作品立足當下,通過權威的專家學者的解讀,以古今對話的方式,深入探討胡瑗教育思想對當今教育改革的啟示意義。圍繞該片的藝術價值、創作手法、社會意義等,與會專家還展開交流探討,并為紀錄片在內容創新、社會價值傳遞等方向提供前瞻性的思考。